目前防治对虾流行病有哪些方法?

浏览:215

目前危害对虾养殖的主要流行病是白斑杆状病毒(ws—BV)或称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杆状病毒(HHNBV)。另外尚有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MBV)、对虾中肠腺细小病毒(HPV)、黄头杆状病毒(YBV)、呼肠弧病毒(RLV)以及立克氏体、支原体、细菌等引起的疾病。这些病一旦发生是难以治疗的。关键在于预防,防重于治应是长期的战略方针。目前我国对对虾防病主要有如下几条途径:

(1)封闭式隔离途径:这是使病原体与对虾隔离,免受其感染。为达此目的,首先应使用不带致病病毒的虾苗,养成池及养殖用水均应彻底消毒,不投喂带有病毒的鲜活饵料等隔离措施。这种方法在大面积生产中尚存在操作上的问题,而且目前尚难以有把握地生产无病毒的虾,因此,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2)优化养殖条件,提高对虾抗病能力:这主要是为对虾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条件,提供优质饵料,增强对虾的抗病能力,减少刺激因子,避免对虾发病。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有效的防病途径,即便是对虾受到病毒感染,仍可以不发病而继续生长。例如泰国的养虾模式,对虾的产量可达5-10吨/公顷,我国湛江地区利用该法养殖,斑节对虾单产可达6-7.5吨/公顷。青岛一个养虾户利用优质卤虫为饵料,连续两年对虾1/15公顷产量在300千克以上。

(3)生态防病:生态防病是利用生物群落之间相互作用,保持虾池内生态系的平衡,从而起到防病之目的。例如培养基础饵料,保证幼虾饵料供应;进行虾、贝混养,消耗过多单细胞藻类,保持良好水质;适量混养肉食性鱼类,特别是不很凶猛的2龄黑鲷、河鲀及当年的矛尾嘏虎鱼等,它们捕食健康虾的能力差,主要捕食一些活动力差的病、弱虾,从而阻止了虾病的传播,起到了防病之作用。有的文章还报道,饲养河鲍鱼的水,再养对虾时,可提高对虾血细胞吞噬率、杀伤率及吞噬指数,有提高对虾免疫功能的作用。他们在东方鲀、真鲷与对虾混养时,1/15公顷产东方鲀68.6千克,真鲷48.2千克,对虾129.2千克,起到了较好的防病效果。


相关动物:对虾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