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放养肉鸡管理关键技术

浏览:153

优质肉鸡饲养方式和特点

优质肉鸡具有中国地方品种土鸡的特点,其风味、口感、滋味上乘,羽色、肤色各异,适合不同地区消费特点和传统烹调方式,一般按生长速度可分为快速型、中速型和优质型(慢速型)。南方市场以慢速型居多,体型小,胫较细,一般120天左右上市,体重1.5公斤左右,已达到性成熟,母鸡卵泡如葡萄大小,冠红而大,羽毛光亮,黄羽或麻羽,黄皮肤或青脚,皮薄、光滑、毛孔细小,皮下脂肪黄嫩,胸腹部脂肪沉积较多,肉质鲜美细嫩。

慢速型肉鸡的饲养方式多为山地或林地放养,有的俗称“走地鸡”。小鸡在育雏房中集中饲养3-4周,逐渐适应自然温度,转入放养场地,白天放养,人工补饲,夜间和雨天肉鸡到房舍栖息。由于饲养期长,肉鸡的活动场地和活动量大,肌肉纤维紧实,肉鸡可以采食部分草叶、草籽、腐植土、昆虫等自然饲料,抗病力强,肌肉中合成和沉积的香味物质较多,鸡肉口感和风味更鲜美。

放养也增加了鸡的能量消耗,增加采食量和饲养成本,放养还大大增加了鸡的疾病防治难度,因为,放养场地无法进行经济、有效的清洁和消毒,放养并不能取消鸡的主要疾病预防,如果疾病预防差,一旦发生疾病,无法经济和有效治疗。因此,环境控制和疾病预防是放养肉鸡的关键生产技术。

环境控制技术

1、场地选择。场地是养殖生产的关键要素之一,选址的正确与否,是养鸡成功的第一步。场地应地势高燥而平坦,这种场地阳光充足,通风、排水良好。选址时还应注意当地的气候变化规律,不能建在昼夜温差过大的山尖,也不应建在通风不良、潮湿的山谷或低洼地区,更不能建在积水的泥泞地,以半山腰为好。土壤以砂土为宜,这样的土壤排水、隔热、透气性好,以便保证地面干燥,不利于病原菌繁殖。应远离居民点、其它家禽场、铁路和交通要道,附近无工厂和污染源,这样的场地既安静又卫生。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水源中无致病菌和毒物,无异味,清新透明,符合饮用水标准,尤其是鸡最敏感的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不能超标。

2、圈舍建设。规划布局以有利于防疫、排污和生活为原则。生活区和生产区应严格分开,并相隔一定距离,生活区应设置于鸡场之外,即使是个体小型养鸡场也应坚持这一原则。鸡场生产区内,应按规模大小、饲养批次将鸡群分成多个饲养小区,区与区、或每群之间应有一定的隔离距离。修建焚烧炉或尸体处理坑,及时处理病鸡。

育雏舍:放养肉鸡需要集中育雏,小鸡饲养到3-4周龄,逐渐适应自然温度,再转入放养场地。由于雏鸡需要的温度较高,因此设计育雏舍时应兼顾隔热保温和通风。适用的育雏方式有地面垫料育雏、多层笼养育雏;地面垫料育雏时要求垫料清洁、干燥、吸水性好(稻壳或干树叶)、厚为3-5厘米,育雏结束后一次性清除;多层笼养育雏提高了单位面积的育雏数量和房屋利用率,发育整齐,减少了疾病传染,成活率高,便于管理。供温方式可采用红外线板、烟道等。

放养肉鸡房舍:肉鸡在脱温后至上市阶段,白天在舍外(果园、草坪、林间)放牧,放养场地内放料桶补饲,放饮水器供水,夜间、雨天肉鸡进入房舍内。为保证雨天肉鸡正常采食和饮水,避免夜间过度拥挤,房舍面积应较大,房内放置足量的饲料桶和饮水器。为避免饲料浪费和变质,料桶应用绳索吊离地面,料桶高度与鸡背一致。房舍四周有遮风雨的蓬布或围栏,冬春季节夜间遮风,晴天尽量通风,干燥鸡舍。

鸡舍和放养场地的大小直接影响肉鸡的饲养密度,合理的饲养密度可使肉鸡获得足够的活动范围、饮水和采食位置,有利于鸡群生长发育。密度过高会限制鸡群活动,弱鸡经常吃不到饲料,地面鸡粪潮湿,氨味过浓,诱发肉鸡球虫病(血粪)、呼吸道病、鸡白痢和大肠杆菌等疾病,羽毛脏、无光泽,甚至啄羽。

3、全进全出。山地放养肉鸡的场地因范围大,树、草、泥土影响,无法经济、方便的彻底清除鸡粪和脱落的羽毛,无法经济的全面消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支原体、新城疫病毒、球虫卵囊等病原微生物残留多。“全进全出”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技术,其主要内容是:放养场地区隔为多个小群场地,每个小群场地之间间隔100米以上,各个小群场地设置围栏;不同批次鸡不混群饲养;不同小群鸡不混群饲养;不同小群场地的用具不混用;病弱鸡坚决淘汰、焚烧或深埋;上一批的残鸡和弱鸡决不放入另一小群,不是传染病引起的残弱鸡可单独在专用的隔离场地饲养;一个小群场地的鸡销售完后,喷洒消毒液或雨后趁湿润无粉尘时,尽量清除鸡粪和羽毛,闲置一月以上,通过太阳(紫外线)反复自然消毒。

饲养管理技术

1、低温防护。低温和温度剧变是鸡群发生沙门氏菌病(鸡白痢)、大肠杆菌病、巴氏菌杆菌病(禽霍乱)、呼吸道病、新城疫、甚至禽流感的主要诱因。放养肉鸡的饲养方式分为地面平养(或笼养育雏)、山地放养两个阶段,育雏的主要目的是为雏鸡提供最适的环境温度,促使雏鸡逐渐适应自然温度,产生优良的抗病力,最快生长。育雏期的最适温度(鸡背最高处局部温度)一般为第一周33-35度,第二周起每周降低2-3度,到25天时降到常温,维持几天,28天转入放养场地。冬春季节气温低于20度时,关键技术就是保温和温度过渡,放养场地的房舍内地面应铺2-5厘米厚的干燥垫草,潮湿的地方及时加干燥垫草;房舍四周应有遮风设施,早晚和夜间遮风;白天敞开遮风设施,通风、干燥地面和房舍。

2、密度控制。密度过大和大群饲养,是导致鸡群啄毛、羽毛差、疾病多、个体不均匀、长势差、饲料转化率低的重要原因。育雏期的适宜密度为每平方米50-60只。放养的群体规模以每群2000只左右为宜。

3、营养方案。不同阶段的肉鸡营养需要不同,小鸡的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营养水平较高,能量水平较低;和小鸡相比,中鸡的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微量元素营养水平适当降低,能量水平提高;大鸡的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微量元素营养水平再适当降低,能量水平再提高。由于放养肉鸡运动量大,能量消耗多,以及广东地区偏好肉鸡较肥;因此,肉鸡放养期的能量水平应高于圈养(或笼养)5-10%,并提高粗脂肪的含量;为简化饲料企业、经销商和养殖户的饲料品种,促进肉大鸡脂肪沉积,可将人们习惯在肉鸡上市前1-2周饲喂的“肥鸡料”与肉大鸡料合并,即提高肉大鸡料的能量和脂肪。放养肉鸡的饲料产品组合有两种:组合一为“快大肉小鸡料+慢速型肉中鸡料+慢速型肉大鸡料”,小鸡体重较大;组合二为“慢速型肉小鸡料+慢速型肉中鸡料+慢速型肉大鸡料”。

4、免疫接种和定期预防。由于放养肉鸡的场地很难清洁清毒、不易观察病鸡和弱鸡、不方便大群治疗、饲养期长疾病风险大,免疫接种和定期预防是放养肉鸡最重要的关键技术。定期预防是指在鸡群无疾病预兆前,按既定的间隔时间投喂预防药物,避免发病后再治疗。实际养殖生产中,营养、管理、免疫、定期预防是融为一体的综合技术方案,受不同地区、场地、批次、疾病影响。以下方案仅供参考出壳:马立克氏病疫苗2-3只份/只,专用稀释液稀释,颈部皮下注射。每只注射恩诺沙星注射液(有效成份)1毫克+VC 5毫克,皮下注射。种鸡场进行,疫苗、药物分开注射。

1-5日龄:预防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感染,治疗早期感染,纠正脱水,为免疫做准备。每公斤饮水加恩诺沙星(有效成份)0.1克、硫酸新霉素(有效成份)0.05克,连续饮水5天(后2天药量减半)。第1-2天加电解多维适量,如果长途运输、脱水(尤其高温季节),每公斤水另加小苏打1克、食盐2克、葡萄糖2.5克。

5日龄:新城疫IV+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二联苗(或克隆30+Ma5),2只份/只,专用稀释液或生理盐水稀释,滴鼻、滴眼。

10日龄:法氏囊弱毒苗2只份/只,脱脂奶粉适量溶水后,加入疫苗,饮水免疫。提前断水1小时,2小时内饮完疫苗水。饮水器充足,一群鸡中大部分鸡能同时饮到水。

12-16日龄:每公斤饮水加强力霉素(有效成份)0.1克、硫酸新霉素0.05克,连续饮水5天(后2天药量减半)。

15日龄:新城疫IV+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二联苗(或克隆30+Ma5),2只分/只,滴鼻、滴眼,加强免疫。

20日龄:法氏囊弱毒苗2只分/只饮水,加强免疫。

25日龄:禽流感二价(H5H9)油乳苗,0.5毫升/只,颈部皮下注射。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VC,连续2天。

28-32日龄:每公斤饮水加恩诺沙星0.1克、硫酸新霉素0.05克,连续饮水5天(后2天药量减半)。另加适量电解多维。

28日龄:脱温转群。

43-47日龄:每公斤饮水加强力霉素0.1克,电解多维适量,连续饮水5天(后2天药量减半)。

45日龄:新城疫IV+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油苗,0.5毫升/只,皮下注射。

71-75日龄:每公斤饮水加恩诺沙星0.1克,连续饮水5天。

全群驱虫:50日龄左右、80日龄左右,全群投喂广谱驱虫药(伊维菌素、或丙硫咪唑),驱除体内寄生虫。


相关动物:鸡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