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黄鸡育雏期雏鸡特点及培育要点
雏鸡具有以下特点:
(1)生长发育迅速,5周龄前其生长强度达到50%左右;
(2)雏鸡的体温低、其调节机能较弱,难以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另外,初生雏鸡的体温比成鸡肉低2-3℃,到10日龄后才能接近成鸡的体温;
(3)雏鸡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能力差,在幼雏阶段,不易消化吸收粗纤维过高的日粮.但雏鸡生长快、新陈代谢旺盛,需要较高的饮料营养水平;
(4)抗逆能力差,雏鸡由于个体小,机体的防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对环境条件、病毒、细菌的抵抗能力弱。
根据上述特点,育雏期饲养管理应抓以下各个方面。
(1)做好保温工作,控制好合适的温湿度,保证良好的通风和合理的光照,密度适中,并喂给全价饲料。
夜间由于外界温度低,雏鸡又歇息不动,所以育雏器温度应比白天高1℃。另外,其他情况应为:冬季高夏季低,阴天高晴天低,弱雏高壮雏低,小群高大群低,电器给温高地下烟道给温低。保温时间长短依季节而定,广东气候条件一般冬天保温6周,夏天保温1-2周,春秋保温4周。湿度:在气候干燥的地区和季节,育雏头10天可用水盘供温,使室内保持相对湿度60%-65%,10日龄后保持在60%即可。广东由于全年绝大部分时间的相对湿度都高于60%,不会出现湿度过低,而易出现湿度过高。通风:通风的目的是排出室内污浊空气,换进新鲜空气,并调节舍内的温度和湿度。雏鸡体温高,呼吸快,代谢机能旺盛,呼吸时单位体重排出的二氧化碳约比大家畜高出二倍以上。因此,应十分注意育雏期的通风。对通风量的要求一般为:冬季0.03-0.06立方米/分钟·只,夏季0.12立方米/分钟·只。通常以人进入舍内不感觉闷气以及不刺激鼻、眼为宜。密度:育雏期30-40只/米2,每群数量以控制在400-500只的范围较好。
(2)必须让出壳雏尽早饮水,适时开食。雏鸡在出壳后会损失不少水分,若再经过运输,损失的水分更多,因此必须尽早供给饮水,以促进肠道蠕动,吸收腹内残留的卵黄,排除胎粪。注意饮用水适温为18-20℃。初次给雏鸡喂料叫做“开食”。雏鸡开食迟会因体内能量消耗过多而造成体质衰弱;开食过早则休息不足,影响体内剩余卵黄吸收,造成消化不良,食欲较差。通常雏鸡在出壳后24-36小时内开食较为适宜。
(3)注意观察雏鸡群动态,及时护理,开展疾病防治工作。除按时按质按量喂料、给予饮水外,必须经常观察饮食鸡的动态,注意雏鸡的活动、采食、饮水及粪便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护理。观察的方法和程序如下:早上观察鸡群的活动,健康的雏鸡,活泼有神,未喂食前嗉囊不积食,如精神不振,嗉囊积食,站在一边打瞌睡,这往往是发病早期症候,晚上观察雏鸡睡眠休息,细听是否有不正常的呼吸声,如打喷嚏、呼噜呼噜的喉音则是雏鸡患呼吸道病的征兆。添料时观察雏鸡采食的快慢,健康的雏鸡互相争食,病弱的雏鸡呆立一边,不思饮食。
(4)温度调节和适时脱温。在生产实践中,应根据雏鸡对温度感受的程度和动态,调节温度。温度适宜时,雏鸡精神活泼,食欲旺盛,饮水适中,在热源周围均匀散布,吃饱后安静地躺下睡;温度过高时,雏鸡精神活泼,食欲不佳,频频饮水,鸡群散布在远离热源的周围,甚至张口喘气,两翅张开;温度过低时,雏鸡聚集在热源处,挤作一团,发出吱吱叫声,互相挤压取暖,影响采食和活动,甚至密集成堆。此外,垫料太湿或太薄会令雏鸡不愿卧伏而站立围在堆,此时应及时更换或加厚垫料。温度应保持平稳,切忌时冷时热。供温到一定时候要适时脱温。脱温时间根据育雏季节、雏鸡体质强弱等而定。一般在室温20℃以上,雏鸡不表现畏冷蜷缩,采食及活动正常时脱温为宜。脱温必须逐渐降温或先白天脱温、夜间给温,经过几天过渡后完全脱温,撤离热源。
相关动物:鸡,雏鸡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