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饲养管理因素导致的产蛋无高峰

浏览:84

在蛋鸡生产中,常会出现一群蛋鸡不能进入产蛋高峰的现象,表现为产蛋期短,经济报酬很低,常见原因既有疾病方面的原因,又有饲料质量的问题,但最重要的还是在饲养管理方面。

1、饲养密度太大。养殖户育雏、育成的密度普遍偏高,第一周的育雏密度一般是每平方米30只,而实际高一倍者比较普遍,甚至高2-3倍。有的户从进鸡到转群上笼饲养密度不变,早期不能按时分群,6 周龄的体尺、体重难以达标。

2、通风不良。育雏早期为了保暖,门窗均封得很严,随着密度的增大,分泌物、排泄物的增多,粉状料的使用,羽毛、皮屑的脱落,舍内的空气极为污浊,雏鸡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极易发生流泪、打喷嚏、关节炎等,严重影响生长发育鸡的质量。

3、鸡群均匀度差。

4、不同批次的鸡混养。

5、开产前体成熟与性成熟不同步。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均匀度低于80% ,变异系数在10% 以上,平均体重低于标准下限,见蛋日龄相对偏早,产蛋率攀升的时间很长,表现为产蛋高峰上不去,高峰持续时间短,蛋重轻,死亡淘汰率高。另一种是均匀度低于80% ,变异系数在10% 以上,平均体重高于标准上限,见蛋日龄偏迟,全期耗料量增加,料蛋比高,经济效益低下。

6、产蛋阶段光照不稳定或强度不够。实践证明,蛋鸡每天有14-15 小时的光照就能满足产蛋高峰期的需求,由于考虑到其它影响因素,现在普遍采用16 小时的光照制度。补光时一定要按时开关灯,否则就会扰乱蛋鸡对光刺激形成的反应。电灯应安装在离地面1.8-2 米的高度,灯与灯之间的距离相等,40瓦灯泡,补充光照宜逐渐延长,在进入高峰期时,光照要保持相对稳定,强度要适合。

7、产蛋高峰期安排不合理。蛋鸡的产蛋高峰期大约在 25-35周龄,产蛋率一般可达 90% 以上,这一时期蛋鸡产蛋生理机能最旺盛,必须有效利用这一宝贵的时期,若在早春育雏,鸡群产蛋高峰期就在夏季,由于天气炎热,鸡采食减少,多数鸡场防暑降温措施不得力,或者虽有一定的措施,但也很难达到鸡产蛋时期最适宜的温度;再者是由于天气炎热,舍内需要使用人工降温或用湿帘降温,使舍内湿度增加,大肠杆菌适宜生长繁殖,鸡群易患大肠杆菌病,从而也容易导致蛋鸡产蛋难以达到高峰。


相关动物:鸡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