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鸡场细菌性传染病原因
鸡场细菌性传染病一直都持续不断,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种鸡场检疫不善
种鸡场对经蛋传递的细菌性疾病检疫制度不健全,如对鸡白痢沙门氏杆菌,祖代种鸡场不按科学的程序严格检疫;父母代种鸡场也仅在开产前抽检一次,这使种鸡群中沙门氏杆菌病不能得到彻底净化,从而引起雏白痢杆菌病的垂直传播。
孵化场卫生消毒不严:对种蛋、孵化器、出雏器、用具、出雏室及其环境消毒不彻底,使雏鸡一出壳就遭到病菌的污染。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
现代化集约化的养鸡场,由于规模大,常不能做到\'\'全进全出制\'\'。在管理方面,家禽饲养密度大,运动不足,缺乏太阳光照,通风换气不良,各种噪音外伤等多种应激因素,使家禽自身的抗病力降低,易于继发细菌病。农户鸡舍条件差,往往为了保温而忽视通风或为了通风而保温不好。
家禽饲养环境卫生条件脏、乱、差等,为病菌的隐藏、孳生提供了场所。
三、综合性防疫疏忽
平时卫生防疫观念淡薄,一些防疫措施流于形式。设置的消毒池消毒液浓度不够或失效。
发病后不加强防疫管理,对病鸡舍不进行严格的封锁和隔离,也不限制进出人员。对病死鸡、鸡粪等污染物不作深埋或无害化处理。
对流通环节检疫不严,引进种鸡或鸡苗时不进行任何检疫,很可能同时\'\'引进\'\'了经蛋传递性细菌病。购进饲料原料或成品饲料时不经严格的检疫,即加工、利用,一些原料尤其是鱼粉、骨粉等极易携带病菌,造成污染。
免疫接种时使用器械不洁,在应用注射法时,技术人员不重视所用器械在免疫接种前后的清洗、消毒工作,这样容易引起绿脓杆菌或葡萄球菌的感染。
四、抗菌药物非合理性使用
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生期或反复使用某种抗菌药物,细菌产生耐药性,这种耐药性可遗传并在种内、种间传递。
破坏家禽体内正常菌群平衡,: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会不同程度地抑制和杀灭体内正常菌群,破坏生态平衡,给外源和内源性致病菌的入侵、繁殖以可乘之机。
五、免疫抑制发病增多
一些病毒性疾病如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贫血、网状内皮增生症等发病较多,都能不同程度地破坏家禽的免疫器官,引起免疫抑制,使家禽对病菌的易感性增加。
六、现有菌苗使用效果不理想。
有些病菌血清型较多,如大肠杆菌的各血清型之间交叉保护性差,各地报道的大肠杆菌血清型又不尽相同。所以,由有限几种血清型组成的大肠杆菌多价苗,不可能在各地具有良好保护效果。另外,菌苗中残留的内毒素和肠毒素可使家禽体温升高,白细胞减少,腹泻,降低机体抗病力。
相关动物:鸡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