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饲料霉变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浏览:165

从原料验收入库到成品加工过程中只要任何一个环节防霉措施不力都有可能发生霉变。下面就每一个环节可能引起霉变的因素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分别加以分析:

  一、原料的验收入库和仓储:

  原料是产品质量的基础,严重的饲料质量问题几乎都与原料有关。因此在原料的验收入库和仓储环节需要作好以下工作:原料在采购前,除检测其营养指标之外,还应控制原料的水分、微生物指标和仓虫的种类数量。

  1、水分是霉菌生长繁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一般玉米、小麦类等原生态谷物的水分应不高于14%;大豆、麸皮、豆粕等的水分应低于13%;棉粕、菜粕等的水分应小于12%。水分超标的原料不耐储存,容易发霉。在投料过程还要关注原料情况(由于生产厂家的工艺缺陷等原因常造成局部水分超标产生结块进而霉变)。

  措施:可以通过霉菌检测了解原料中的霉菌总数是否超标。对于没有条件进行霉菌检测的企业,可通过了解原料的生产日期、生产工艺、贮存条件;观察原料的颜色外观是否正常,是否有结团现象;用嗅觉判断原料的气味是否正常,有无异味;用手或温度计测定原料是否有发热现象等措施来判断原料是否发生霉变。

  2、在夏季仓虫不仅是某些储存原料损耗加大的直接原因,而且它们在生长发育、繁殖和迁移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物会严重污染原料(玉米、小麦)。更为严重的是,仓虫的活动会导致原料发热,招致微生物的滋生与发展,引发或加速霉变。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下,螨虫通常在谷物、饲料中以及在运输、加工设备中大量繁殖,极易引发霉变。饲料中生长螨虫也已成为客户对加工厂饲料投诉的理由之一,措施:加强原料入库后的储存管理。水分、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霉菌和仓虫繁殖的主要因素。原料入库时,应按不同品种、批次分开码堆,粮垛码堆不宜过高过大,堆与墙、堆与堆之间要留有20-1250px左右的距离,以利通风散热。夏季可根据天气情况,对仓库进行抽排风,散热散湿。及时修补仓库出现的破损,防止仓库出现漏雨、渗水现象。

  原料的使用原则上“先进先出”也可根据原料的水分、霉菌污染程度等情况,优先使用不耐储存的原料批次。如果仓库条件较差,不应储备过多原料,而应以“快进快出”的原则采购、使用原料。同时加强仓库的清洁卫生管理,对装卸过程散落的原料和产生的浮尘及时清扫、处理,防止久置地面,吸潮霉变或滋生仓虫;对已经霉变的原料,应尽快转移,避免成为霉菌污染源,感染其它原料。

  二、生产环节:

  生产环节可能引发霉变主要是成品水分超标。水分超标分为平均水分超标和局部水分。造成成品水分超标的原因比较复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1、成品平均水分超标:

  饲料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料自身水分过高、烘干或冷却系统的故障造成成品平均水分超标从而引发饲料早期霉变的现象一般比较少,因为成品的平均水分通过检测后如果超标会作处理,不会流入市场。(如果生产、质量部门控制得不好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但是在小批量生产过程中,由于制粒调质温度还没有调整到正常就已制粒完毕;颗粒离开环模时温度低,冷却器内的温度也低,饲料中水分子的活性弱,不容易散发。再加上冷却器中料层薄,空气流动的阻力小流量大,饲料在冷却时温度很快降到室温,但水分没有散发出来,造成水分超标。

  返工处理这种料(在气温低相对湿度高的条件下)如果不搭配低水分的原料或加大批量,是很难将水分降到合格水平。这样的料库存时间长了以后易发霉变质。解决的途径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1)控制原料水分(混合后的原料水分夏季12%-14%,冬季10%-11.5%);(2)放大生产批量,要根据不同规格的制粒机和冷却器确定最小的安全生产批量,就制粒机来说最小的安全生产批量是调质温度达到正常后,已制粒的量要小于该批料总量的25%(并且在调质温度没有达到50℃前制的颗粒要接出来);对于冷却器来说最小的安全生产批量是整批料在冷却器中要达到其容量的60%以上。(3)制粒机启动前先排干净蒸汽管道内凝结的水;并且要经常检查管路的输水阀是否正常。(4)通过调节设备和工艺参数如调质器保温、提高蒸汽的饱和度、提高调质温度、控制制粒机喂料量延长颗粒在环模孔内的时间(以提高颗粒离开环模的温度)、调高冷却器的料位高度、选择合理风门开度等措施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控制成品水分。

  2、成品局部水分超标

  局部水分超标有一定的隐蔽性,难发现难控制。它是大多数因水分超标而引发霉变的主要原因。根据长期观测有下列情况会造成饲料局部水分超标。

  (1)设备技术状态和生产操作都没有问题,原料初始水分也符合要求但是每一批料在刚开始生产时由于调质温度低,蒸汽管路沉积了一定数量的冷凝水所以制出的颗粒水分较高,温度较低,加上冷却器温度也较低水分子的活性差,不易散发。冷却后这部分颗粒水分往往会超标。解决的方法:生产前先要排干净蒸汽系统的冷凝水,制粒机刚出来的料必须接出来,不得放入冷却器直到调质温度达到50℃左右时才能将料导入冷却器。接料时要将每批开头的2-4包料,接出作回机料处理。

  (2)设备调节不合理或设备故障:冷却器因调节不合理或定位开关故障,在生产过程中漏料,漏的这部分料也没有充分冷却干燥。这些料会在短期内发生霉变,其表现为零星霉变,不断发展成袋内大面积霉变、生虫和发热。解决的方法是:a、选用灵敏可靠的“料位感应器”和定位开关;b、“料位器”的高度不能调得过高;c、调节风机的风门开度,控制冷却器出风口负压;d、冷却器的翻板角度或栅栏的重叠度要调整好既不能使其通风面积太狭小也要避免生产过程中漏料。

  (3)冷却器内部负荷不均匀:冷却器散料、布料排料不均匀或个别冷却器翻板因筛孔堵塞过风面积不足等原因;会造成饲料在冷却器中的冷却时间和冷却强度不均匀。部分料湿热交换不充分,水分超标。在以后的储藏中产生零星霉变。解决的方法是通过调节散料器、布料器和翻板角度,清理掉筛孔中堵塞的饲料使饲料在冷却器中的冷却时间和冷却强度一致。

  (4)制粒机和冷却器产生的“锅巴料”引发的霉变:在生产过程中制粒机的环模罩、制粒机的下料溜管、冷却器的死角上会吸附上大量的高水分“锅巴料”,它们吸附到一定厚度时会掉到饲料中。由于这种“锅巴料”在形成过程中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淀粉糊化度非常高且颜色深,为霉菌的繁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它们在掉入饲料以前就已经发霉变质。和饲料一起冷却后水分仍然高达15%―25%。这些“锅巴料”经过输送设备和分级筛时有的会破裂成大大小小不规则块状料,这些块状料中大块的不能通过分级筛的上层筛网而被作为杂物清除,其中较小的块状料穿过分级筛的上层筛网混入饲料中。这些已经霉变的高水分块状料,容易诱发周围的饲料颗粒霉变。解决的办法是每班清除掉制粒机的环模罩、制粒机的下料溜管、冷却器的死角等设备上吸附的“锅巴料”,避免它堆积厚了掉到饲料中。

  (5)成品包装:如果包装袋不能隔湿防潮,饲料在储存中就会吸潮,吸潮后水分会升高,易发生霉变。在夏季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投诉:饲料在客户家储存35天左右靠进缝包口的饲料就有发霉、发热、生虫的现象。对于成品包装要求一是包装袋内外袋完好无破损,二是客户储存时间应控制在30天左右。

  三、饲料成品在仓储和运输环节:

  饲料在仓储和运输环节如果受潮,一般是先产生零星霉变,(如果饲料遭受水浸湿会产生颜色灰暗的团状发热结块,在结块周围发现大量仓虫。如果饲料遭遇到阳光的暴晒,饲料内的水分会散发出来,阳光过后温度降下来,水蒸汽在内膜上积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被周围的饲料吸收后造成局部水分超标,引起零星霉变)。所以在仓储和运输环节要保证包装袋的密封和环境干燥,避免饲料受潮、遭水浸湿和阳光暴晒。

更多资讯请点击中农翎翔!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