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养殖户的三句话
肉鸡养殖户聊天的三句话,极其有意思。希望能引起所有兽药销售和兽药企业的同行们的思考和注意。
第一句、“没有技术,门都没有”。
对于养殖户而言,他们所谓的技术更多的是对养殖动物生理机能的了解,并且要把这种知识同自己能够提供的养殖环境和环节结合起来,从而在同等成本下,创造出更高的生产成绩和经济效益。
作为养殖户,其自身最核心的价值就在于“养”——提供肉蛋奶的猪鸡羊必须被养育,而不能像无机物产品一样地去生产。是以,“母猪当老婆养,小猪当孩子养”,“养鸡比养娃儿更费心”,在业界成为口头禅。
不过,再有爱心的母亲,在集中营里也无法培育出健康的孩子。现在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好不好,就在于长得快不快。动物机体的负荷是有限的,并且遵守能量守恒的客观规律,当量的潜能被单方面无限放大时,能(机能)的分崩离析指秒可待。这如同超载却风驰电掣的汽车,一个拳头大的石头都可能顶翻它,然后碎片与血肉横飞;这如同越吹越大的气球,表面风光,却一碰即破,然后一无所有。这与很多养殖场中,夜里鸡还是好好的,早上却总会发现有死鸡极其雷同。
如果一个兽药技术和销售人员不懂所服务动物的生理结构和养殖环境、饲料问题,就很难做好其本职工作。而一个兽药企业,不能从上到下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发解决养殖者实际环境问题带来的疾病的产品,就很难长久的做好企业。
第二句、“管理好了,是药都有效”。
说这句话的是一位老养殖户,目前他每批养殖大肉食鸡4万只。这句话可能不准确,但对目前近乎陷入无药可用的兽医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动物机体在与疾病抗争的过程中,打的是一个系统性动态性的战争。这其中,药物的作用仅仅相当于是一种武器,指望武器本身解决战争是不切实际的。
所以,有业内人士提出,要从治疗兽医到保健兽药到营养兽医到食品安全兽医。或许,治疗的是兽医,营养的是畜牧师,所谓保健是两者的一个交集,食品安全应该是整个行业的共同底线。现在,没有底线,畜牧缺失,于是兽医成名,却难堪重负。如果骨子中兽医独大的思维和立场依旧,那么专业跨界只是权宜之计,多专业整合同样会陷入顾此失彼的泥沼。
第三句、“耽误一个疗程,这批鸡就不挣钱了”
这是这群养殖户的共识。动物的一个疗程一般是3天,为什么耽误三天一批肉鸡就会赔钱?
现在的大肉食鸡的养殖周期大多是四十多天。耽误三天,就意味着病情的加重,治疗周期的延长,养殖成本的增加。这儿增加的养殖成本中药费永远是小头,饲料成本的增加才是大头。因为动物患病时处于病理代谢状态,吃料量和对饲料的转化率都会大大降低。患病的动物,只吃不长,甚至吃了还减重。这样下来,必然会大幅挤占一切顺利情况下才有的利润。
因此,养殖户只能全程加药,并且一有风吹草动,马上找兽医,并且是找好兽医。如果一个疗程后还不见好,还不涨料,那么能卖的很快就卖了。当兽医对养殖户说,“你赶紧联系车吧”,这也就意味着这批鸡的死期提前到来。
淘汰本来是动物疫病防控中的一个术语,意味着消灭病原,保护易感动物。但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经济术语,意味着在大量死亡之前,能卖就卖,能收回多少就收回多少。 “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是句古话,但用在今天,反而更为准确,更使人悲催——悲伤到被摧残的程度。
或许,这些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真实。好像很无语,并且呜咽。但是,与10年前养殖者的盲从、无所谓和无畏相比较,那么我们不得不承认养殖者今天的觉醒。以前是兽药人、饲料人引导行业,以后必然将是养殖人从自己的经济账出发,以其科学的实践更多地左右行业。
“对我们这个行业规范的作用,养殖户的自律将占到70%左右,政府能占到30%”,兽医传家已三代的一位兽药经营者说。诚哉斯言!
相关动物:鸡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