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鸡群的合理化管理
种鸡的饲养条件直接影响种鸡的成活率,在雏鸡运至鸡场前,鸡舍就应开始做好充分的准备。
育雏期。雏鸡生命的最初14 d 会为其随后良好的生产性能打好基础。决定饲养密度时应考虑环境和当地的气候条件。应当执行严格的消毒程序,并定期监测和检查。雏鸡入舍前的鸡舍预热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确保有足够的时间使鸡舍达到适宜的室内温度。理想的室内温度是30 ℃~ 31 ℃,最低的地面温度是28 ℃。入舍后2 h 检查1次雏鸡的精神状态以确保雏鸡处于适宜的环境下。到达鸡舍后,雏鸡应能够很方便地获得新鲜的饲料和饮水,在最初的7 d 中可增加饮水器的数量,以保证每羽雏鸡都能饮到水。16 ~ 24 周的管理是确保鸡群拥有较高均匀度、充足体重、适宜体况以便转入产蛋舍的关键时期。母鸡在16 ~ 20周龄应获得适宜的增重,以使其在高峰期时产蛋量达到最大,并能够持久地保持高峰后的产蛋水平。如果蛋鸡育成场能为产蛋鸡鸡场提供最高质量的鸡群,那么后者将能实现它的生产目标。当肉种鸡生长到适宜的日龄时,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其会进入产蛋阶段。母鸡对光照的刺激所产生的产蛋反应是建立在其体况、体重和日龄的基础上的。准确的称重、良好的观察和饲养管理对决定母鸡何时会对增加光照时间做出反应非常重要。如果鸡群中仍有大量小体重的鸡,则需推迟光照刺激。
公鸡管理。在实现种蛋最高的受精率上公鸡的作用占了50 %。高质量的公鸡具有挺拔的体型,活跃和警觉。鸡冠颜色鲜亮,且没有过多或过少的“肌肉”。体况较差的公鸡应淘汰,同时保持适当的公母比例。体况不佳的公鸡鸡冠颜色差,几乎无肌肉,且外形呈“驼背”状。饲喂明显过度具有过多肌肉的公鸡也应当淘汰。产蛋高峰后的饲养管理。母鸡携带一半会影响其后代生产性能的基因。如果母鸡超重,可能会影响其在产蛋后期的产蛋率和繁殖率。因此,产蛋高峰后的饲喂需要特别谨慎。控制母鸡体重的关键在于很好地了解每一批鸡群的特点,这样就能知道何时需要减少饲料。定期进行生产作业并称重,对确定母鸡机体组成、体况、身体储备的微小变化以及观察产蛋高峰、蛋重和饲料“清理”次数是必不可少的。
相关动物:鸡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