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常食饼粕类饲料能提高免疫力吗
在养鸡实践中,这种就营养而论营养,就免疫而论免疫的惯性思维是正确的但又有失偏颇,值得提出的是,鸡的免疫力与鸡日粮中饼粕类饲料的数量、质量、吸收利用率是有密切关联的。按营养学的分析,饼粕类饲料以含蛋白和脂肪为主,蛋白质的功能有四:一是构造机体组织、器官、血浆,二是保障机体新陈代谢、更替和修复受损细胞,三是储备能量,四是提供形成免疫球蛋白A等抗体物质。就养鸡生产来说,充足的蛋白质还是肉鸡快速增重和蛋鸡高产蛋率的物质基础。那么,当前养鸡业普遍存在的免疫力低下即高发病率与高防治难度,与鸡的日粮蛋白是怎样一种密切关联呢?
笔者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认知。
首先,从遗传和野生或放养条件看,鸡这种禽类的蛋白质摄入包括了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如各种昆虫和植物根块、叶茎、籽实中的蛋白质,这种主动的寻觅竞争性的摄入,保持了构成蛋白质的多种氨基酸平衡,这就为免疫球蛋白的形成提供了保障。由于生存的需要远远大于生产的需要,所以按现代养鸡标准看并不丰富的蛋白质,优先满足了鸡的生理代谢和抵抗疾病要求。这也就是野生或放养条件下的鸡比笼养鸡免疫力强的原因之一。现代规模化养鸡是以增重、产蛋这种生产目标为首要,按照理论推算的配合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是比较高的,能够满足生产和生存的双重需要,但问题是,为数众多的养殖户所采用的鸡饲料是无鱼粉饲料,也就是无动物蛋白饲料。究其原因,一是鱼粉价高,用不起;二是掺杂使假鱼粉不敢用。这样,富含植物蛋白的饼粕类饲料就承担起了无动物蛋白饲料中的全部蛋白质功能,由于氨基酸的不平衡,只能靠植物蛋白饲料互相搭配,取长补短地混合摄食,才能满足鸡的需要。
从消化角度分析,植物蛋白因为有纤维薄膜的包裹不易消化,动物蛋白比植物蛋白更易消化和吸收。而鸡的消化道约是其体长的六倍,这在动物界是比较短的,肠腔排空快,食物消化率低。据专家介绍,一般鸡日粮经消化道吸收后被排出体外,仍约有30—40%的营养物质未被吸收,其中构成蛋白质元素之一的氮的含量最多,这也是鸡粪肥力强、“烧”劲大的原因之一。有限的不易平衡的蛋白质资源,在自身特点,鸡消化道特点,规模化饲养方式和家禽遗传育种结果的多重挤压下,被迫“分割”成几个不等份来用于“支付”生长发育、生理代谢、生产、排泄浪费等不同要求,而用于支撑免疫的“专项专用”的蛋白质就被“挪用”的所剩无几了。
人们时常听到养殖户抱怨:我的鸡场消毒了呀,按免疫程序做疫苗啦,疫苗也是正规厂家的没问题呀,可为什么鸡总闹病呢?防不胜防呀!应当看到,在发生传染病的三个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鸡的易感性这三者中,前两者本来就难以切断,再加上因蛋白质的隐性缺乏或叫隐性饥饿所致的免疫球蛋白不足,免疫力低下,使鸡群对疾病的易感性更高了,这恐怕是鸡传染病难防难治的原因之一。
饼粕类饲料还含有油脂脂肪和能量,在与能量饲料配合成全价料时,可部分替代或补足代谢能总量,还可以庇护蛋白质为机体提供能量,这就无需动用蛋白质供热,使蛋白质发挥更大功用。这种理论上的科学“设计”,在实践中能否实现呢?笔者曾在山西、河南、河北的一些地方了解到,诸多养殖户饲养产蛋鸡的日采食量达到2.8—3.2两/只,这远远超过标准日粮2.2—2.5两/只的料蛋比水平。这种被鸡超量采食的日粮,能量饲料即玉米的配比并不低,多在60—65%之间,可为什么会出现“超量采食”呢?还是与日粮的营养浓度有关,还会与饼粕类饲料中的蛋白质有关。
因为鸡有“按能采食”的天性,能量摄入足了,才会自动停止采食,而诸多时候,日粮中玉米含水份偏高或有霉变及掺有过多的杂质如玉米芯粉,使得配方设计内等量玉米的实际能量没有设计的那么高,鸡只有通过多采食才能满足需要;另一方面,这种能量不足,会使机体动用蛋白质和脂肪“燃烧”转化成代谢能满足生理代谢的需要,尤其是冬季为抵抗寒冷,维持正常体况更是如此。这样的情况,会使蛋白质和脂肪更加趋紧短缺。于是,不仅因蛋白质隐性缺乏致使免疫力下降,还因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脂肪相对不足而影响维生素A、D、E、K的体内移送和利用,要知道,脂溶性维生素在家禽体内需溶解于脂肪中,才能充分吸收利用,因此,脂肪充足就等于加足了脂溶性维生素。反之,脂肪缺乏即便补足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也差。在脂溶性维生素A、D、E、K中,以VE对免疫的影响更大,VE还与矿物硒协同作用促进免疫力的提升,且二者之间可替代互补,机体二者缺一对另一者需求量大增,二者都缺会产生一系列病例,如免疫抑制病增发。
笔者在对陕西、山西、河南、河北等地的走访调查中了解到,造成鸡蛋白质隐性缺乏的还有饼粕类饲料的质量、使用量、适用性等方面的原因。例如,由于优质大豆粕价位持续走高,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或图便宜,不少地方的小饲料厂和养殖户,在配合料、浓缩料配兑中,超量使用棉粕、菜粕、地方山区杂豆粕、花生粕、胡麻饼、芝麻饼、葵花籽饼、玉米胚芽饼,还有味精厂的味精渣、制药厂的土霉素渣、粉丝厂的绿豆粉渣、小酒厂的酒泥渣。从广开饲料来源,建设节粮型畜牧业高度看,这无疑是正确的选择,但是应当明了,就当前的饲料加工工艺技术水平而言,使用这些庞杂的蛋白饲料,并不能够物尽其用,有的还有副作用甚至干扰免疫力。例如,棉粕含有毒性较强的游离棉酚,当前脱毒技术不过关,使用过量会造成中毒,国外曾有实验表明,产蛋鸡日粮中加20%、15% 、9%的棉粕在短时间内会先后出现新城疫抗体滴度明显下降,而添加5%的棉粕,7个月内与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又如,菜粕蛋白含量较豆粕低,且有毒性、苦涩、适口性差,消化吸收率也不高,超量会引起甲状腺肿和肝、肾的损害。一般添加量不宜超过5%。再如,带皮壳较多的花生粕、葵花籽粕,虽含蛋白较高,但氨基酸不平衡很明显,且皮壳粗纤维不适于鸡这种单胃动物采用。还有如胡麻饼、芝麻饼、味精渣、粉丝渣、酒泥渣等虽含有蛋白但鸡对其吸收利用率很低,还有土霉素渣,化验蛋白可达40% 以上,可鸡能吸收利用的很少。玉米胚芽饼属于饼粕类,但按所含蛋白质(18—20%)标准,属于中档能量饲料,不能做为蛋白饲料来应用。
更值得关注的是饼粕类饲料的掺杂使假,会使本不充裕的蛋白质资源大大打折。笔者曾了解到一小榨油厂,以山区杂豆榨油后,把滑石粉、色素掺入粕渣内,压成油亮光滑的豆饼,卖给邻省的小饲料厂,该饲料厂主自己介绍,他所认识的同行业主们,在配合饲料生产中,没有哪个厂使用好豆粕超过10%的,通常是8%(而降至7%则产蛋根本无高峰,8% 是临界指标)而棉粕用量高达12—13%,有的小厂完全不用豆粕,全用棉粕、菜粕……那么结果是什么呢?喂这种料的鸡,产蛋率85%维持不足两个月,以后的产蛋下降往往伴随发病,因此人们往往认为是病的原因,而不去考虑这种蛋白质既不优又不足的便宜料正是发生病变的原因之一。棉粕用量这么高,是不是非典型性新城疫频频发生的原因之一呢?国外的实验已有结果,值得探讨。
笔者在山西某地曾见到一养殖户所用浓缩料,抓在手里细瞧,尽是黑石碴和石粉,还有单片的豆皮、糠皮,根本无豆香味,这种浓缩料配60%玉米,据说产蛋鸡日采食要3两左右。在同一地区,0.18元/斤的米糠谷壳被买去掺入色素、粘土,经高温压入少量豆粕,以3200—3600元/吨的价格销售。
综上所述,饼粕类饲料的质量、数量,尤其是植物蛋白和脂肪的充足与平衡与否,与鸡的免疫力是呈正相关的。
搜牧小编认为日常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养殖户都尽力做到位,也就不可能发生因免疫力低下导致的传染病了。养殖户在购买饲料的时一定要查看饲料的质量以防买到假饲料影响鸡的健康。如不能确定饲料质量可定期或不定期的按2—5%添加优质的鱼粉或豆粕,也可加些豆油、猪油、煮熟磨碎的毛蛋、动物下脚料,有条件的还可捉些昆虫来喂鸡。也可时常应用微生态制剂如各种酶制剂,还有含有如肉桂、干姜、甘草、五加皮、八角、干辣椒等成份的中药。只要少量常用,就可以提高饲料转化率,使有限的蛋白质资源在肠道内尽可能地物尽其用而不是被排泄浪费掉。
相关动物:鸡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