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马瘟的发病机理

浏览:224

带毒昆虫叮咬动物后,病毒进入体内。病毒主要在肺,脾和淋巴结中复制,病毒存在于马的血液,渗出液,组液等体液中,大部分是吸附着于红细胞上。

病毒的增殖导致特定组织器官或身体某些部位的血管渗透性增加,引起肺泡,胸膜下和肺间质水肿,有时也出现严重的胸腔积水。 该期主要引起变性变化。病毒由呼吸道进入机体,被吞噬细胞带至其他部位,在脾、法氏囊和胸腺引起溶细胞性感染,3-6天达高峰。主要靶细胞为B细胞和某些激活的T细胞。

早期感染的致坏死作用引起急性炎症反应,约在第7天出现暂时性免疫抑制。最后胸腺萎缩。B细胞坏死感染引起T细胞激活的应答对发病机理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一过程提供了大量供转化的靶细胞。转化需要有4个条件:

第一,对感染易感;

第二,对病毒复制(潜伏感染)的内在或外在控制;

第三,发生细胞分裂以整合病毒基因组;

第四,表达病毒肿瘤基因或激活细胞肿瘤基因。

在CMI应答导致转入潜伏感染时被感染的激活T细胞满足上述条件。

因此,甚至在早期在溶细胞感染期就有转化细胞或至少是供转化的靶细胞存在。免疫应答在MD的发病机理上起重要作用,而MD也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免疫抑制可由MDV对淋巴细胞的溶细胞感染直接引起,也可由抑制细胞群体的作用间接引起,两者都重要。


相关动物:非洲马,马
相关疫病:非洲马瘟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