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雏鸡质量十一点
随着机械化、现代化、规模化养鸡业的发展,养殖户对雏鸡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而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饲养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含量逐渐增多,因此,无论是养殖户质量意识的增强,还是客观环境的要求,雏鸡质量的提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关系种禽孵化行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孵化厂是种鸡饲养效益的体现地,也是种畜场对外形象的一个窗口。孵化的任务是将受精种蛋尽可能多地变成优质雏鸡,取得好的经济效益。高的孵化率、好的雏鸡质量,要靠我们种鸡饲养员和孵化工作者在饲养、孵化各环节的管理上下功夫,在实践中通过严抓细节管理,加强孵化条件控制,取得很好的孵化效果。
一、加强种鸡的饲养管理 现代养鸡行业疾病多、非碘性疾病多、并发症多,而现代化高科技品种一般生产性能高,但抗病力、适应性差,致使种蛋的品质差,因此,加强种鸡管理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尤其彻底消灭纵向传播疾病,为种鸡提供营养素充足且均衡日粮完善、精细、科学的饲养管理是提高雏鸡质量的前提。
二、确保种鸡生理成熟后再进行人工授精 种鸡首次受精时间不应机械的按日龄、蛋重、产蛋率等情况决定。应根据鸡群状况健康情况,确保鸡群生理成熟后进行首次受精。适当推迟首次受精时间(24-25周)确保种鸡健康体质和产蛋初期营养充足是保证整个产蛋期受精率及种蛋质量的根本保证,从而为提高孵化率和雏鸡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缩短种蛋的蛋重范围 一般要求蛋重在50-70g范围内,但规模化孵化厂同批入孵蛋重差距大,控温控湿情况难以针对不同蛋重适时调整,导致小于55g大于65g 种蛋孵出的雏鸡质量差,小于55g种蛋孵出的雏鸡弱小、易脱水,抗病力差早期死亡率高,大于65g种蛋孵出的雏鸡易大肚子、腹水、卵黄吸收不好,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机率高,早期死亡率也高。因此,种蛋蛋重最好控制在55g-65g之间,而且尽量做到同日龄种蛋同批入孵,保证雏鸡大小均匀一致。大蛋孵化要比小蛋延长几个小时。
四、严格挑选种蛋 入孵前严格挑选各种畸形蛋、脏蛋、裂缝蛋、薄壳蛋、多孔蛋等不合格种蛋。这类种蛋不仅出雏率低、而且对雏鸡质量有很大影响,譬如脏蛋、粪蛋、血蛋会带有大量病原微生物,不仅感染自身还会感染周围种蛋,要么孵不出鸡来,要么孵出来的鸡是残鸡或早期感染病原微生物导致早期死亡率增加。
五、加强入孵前及整个孵化期的卫生消毒 二十一天的孵化过程是细菌繁殖的适应环境,只有将入孵前的种蛋彻底消毒,才能将比原微生物杀灭于孵化前,另外,孵化厅潮湿环境及孵化温度正是病原微生物繁殖的适宜环境。因此,定期搞好孵化厅包括孵化器及用具的卫生消毒是保证孵化期胚胎免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关键措施。
六、严格实施看胚施温 随季节气候的变化、胚胎发育状况、蛋重大小及胚蛋失重大小适时调整孵化条件确保适宜的孵化环境,保证胚胎正常发育,孵出健康雏鸡,减少残弱雏比率。
七、加强雏鸡的挑选工作 孵出的雏鸡一定要严格把关,杜绝任何残弱雏出场。并及时将残弱雏情况反馈回来,科学调整孵化条件,减少残弱雏比例。
八、做好雏鸡的免疫接种和疾病预防工作 雏鸡1日龄要免疫接种马立克氏疫苗及预防性肌肉注射广谱抗生素。马立克疫苗的厂家、批号、注射员、注射时间要准确记录,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要准确无误,而且要定期作实验室化验,选择敏感药物。注射的操作过程要严格遵守规程,尽量减少应激和污染。
九、妥善安排运输情况及运输车辆的保温散热和消毒工作 由于雏鸡的体质弱、抗病力差且雏鸡运输是对雏鸡的一大应激,因此,及时运送、尽量缩短运输时间、运输车辆的消毒效果及箱体内温度等要求相当严格,必须严格落实各项措施,确保雏鸡尽早安全运到育雏舍。
十、适时饮水和开食 养鸡户接到雏鸡后要适时饮水和开食,应先饮水后开食。1周龄的雏鸡忌饮冷水,应饮用凉开水,水温与舍温接近,可用5%蔗糖溶液连饮2天,缓冲运输过程的脱水现象。饮水后3h开食最佳,因为此时雏鸡体内的胎粪已基本排尽并有饥饿感。料可洒在报纸上,少喂勤添。
十一、提供适宜的育雏环境 卫生条件良好,适宜的温度及通风条件是健康雏鸡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不同品种、不同日龄雏鸡的要求条件不同,要及时调整标准,调整标准要以雏鸡的精神状态为参考,不可机械照搬,也不能绝对依赖于温度计,要看鸡施温。
相关动物:鸡,雏鸡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